首页 北京 国内国际 报料 娱乐 图片 房产 汽车 数码 消费 理财 旅游 鉴藏 美食 亲子 健康 体育 鉴藏 曝光台 回音壁 微博
首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热词:

两会聚焦科技创新 汉能提前布局独角兽

  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依然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在提及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李克强表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

  全国工商联咨询委员会委员、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此深表认同。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些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多机会。

  事实上,如今,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资本“新宠”。多家券商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科创版的推出,掌握“硬科技”的公司普遍被资本市场看好。

  熟悉汉能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早在2017年,汉能就已经开始布局独角兽计划,截至目前已培养了超过20个极具潜力的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符合科创板要求,极有可能成为其私有化回A的一支“奇兵”。

  激发新动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过去一年多时间,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这些新业态、新动能,成为了助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一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仅用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赶超型”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为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水电装机3.52亿千瓦、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5%、12.4%、34%和20.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同样聚焦于清洁能源的汉能,将目光锁定在了移动能源产业。这一产业正是我国少有的既掌握核心技术与工艺,又以国内需求为主要市场的新兴产业,其技术核心就是薄膜太阳能技术。2015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35个文件,把薄膜太阳能技术及相关应用列入了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和产业目录。

  李河君表示,移动能源产业具有“高科技+能源”双重属性,在中国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六大项。

  公开信息显示,预计到2020年,以薄膜发电技术为支撑的我国各类移动能源产品潜在市场总规模达8万亿元,可以成为“十三五”期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掌握“硬科技”

  广阔的“蓝海“市场,离不开背后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大国重器”,强调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这不仅是国家意志在自上而下地推动,更是企业生存延续的关键。

  自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以来,汉能投资将近800亿元,走出了一条技术并购、消化吸收、整合、再创新的科技创新模式。

  据悉,在2012~2014年,当时全球光伏产业正处于低谷,而汉能则逆势花费数百亿元,先后完成了对德国玻璃基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olibro、美国玻璃基和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Miasolé、美国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Global SolarEnergy(GSE)、美国柔性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Alta公司的收购。

  通过全球技术整合,汉能掌握了铜铟镓硒、砷化镓等多条产品路线的“硬科技”,成为规模、技术上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收购之后,汉能进行技术上的转型升级,转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而薄膜发电转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成本就下降5%~8%。

  据悉,目前,汉能子公司Alta Devices制备的单结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9.1%,创下最新世界纪录。子公司Solibro制造的玻璃基大面积铜铟镓硒(CIGS)薄膜组件转换率达到18.72%;子公司MiaSolé依靠溅射法制造的柔性铜铟镓硒薄膜组件,转换率达到19.4%,均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如今,将这些技术引进、吸收,实现国产化之后,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上已经形成了较高门槛。并依靠技术优势,牢牢构筑了“护城河”。

  2018年8月23日,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结果,在收录的8个最高效率中,仅汉能一家就占据了4席,分别是铜铟镓硒、砷化镓单结、砷化镓双结、HIT。

  在前不久的汉能全球年会暨科技创新大会上,李河君表示,汉能2018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倍,累计专利数已超过10100件,实现逆周期增长。“什么是‘逆周期’?就是拥有核心竞争力不受环境影响,通俗说就是一般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时,你却很好,这就是逆周期,汉能正是如此!”李河君如是表示。

  孵化独角兽

  现在的汉能已不再是一家传统的能源企业,它的高科技基因已然显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200件,2018年平均每天申请专利超过30件;2019年,汉能计划申请专利达到2万件,日均60件;到2022年底,汉能专利将突破30万件。

  如今,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的优质境外上市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汉能也踏上了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的征程。

  2月26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566.HK)发布联合公告显示,汉能薄膜发电私有化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发布,按公告显示的提议方案,汉能薄膜发电股东将以换股方式获得新公司股份,并寻求在A股上市。

  李河君认为,汉能兼具高科技、新能源等行业属性,这些都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在国家支持壮大民营经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优质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背景下,汉能的私有化回归A股之举,“正当其时,机会特别好”。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为汉能回A增添了另一种可能性。

  多位资本人士表示,科创板前期重点聚焦于我国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科创板倾向于硬科技,以是否含有科技含量作为筛选标准。硬科技如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制药等。

  一位熟悉汉能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若以上述标准作为参考,汉能完全符合科创板的要求。

  该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汉能就开始布局独角兽计划,截至目前已培养了超过20个极具潜力的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符合科创板要求,极有可能成为其私有化回A的一支“奇兵”。

  此前,李河君透露,“汉能有很多独角兽,比如汉瓦,也可能会有新能源汽车。”

  其中,汉瓦是汉能于2017年推出的薄膜太阳能新产品。汉瓦将汉能的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具有高效发电性能,也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该产品面世后一度供不应求。尤其是海外市场,堪称异军突起,继去年汉瓦收获日本9亿元订单后, 3月6日汉瓦在香港再下一城,香港天地绿色能源公司正式成为香港区域汉瓦总经销商,采购合约金额达1亿元。

  除了汉瓦之外,汉能聚焦“住”和“行”领域,还开发了汉墙、汉伞、汉纸等产品。这些产品颠覆了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让“万物发电”变得触手可及。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MRC中研世纪的预估,到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电屋顶、发电幕墙、整车发电车顶的可开发市场容量,高达4217.5GW,市场总额44.54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分别为398.12GW和4.05万亿元。

编辑:消息 来源:北京都市网